【连网】 (□ 张晨晨) 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随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的提出,“产业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备受各界关注;且形成了赞成与反对的两种观点。对于“非遗产业化”保护模式,持赞成立场者,多以为这是非遗传承的有效手段;持反对立场者,则以为浓重的商业味会破坏乃至使非遗项目本身丧失掉其特质。
进行产业化摸索的塔山柳编。(资料图)
而就“非遗产业化”的问题,我市又处于怎样一种情势呢?
有限的“非遗”产品市场化探索
“那些传统技艺,之所以成为‘非遗’,就是因为它要失传了;若是没有批量生产,完全靠国家来维持也不好。所以,类似通过商业经营手段去进行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起码能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授徒和普及,带动地方文化发展。”我市非遗保护领域专家徐洪绕对记者说:但生产性保护不等于简单的产业化。
实际上,我市的“生产性保护”举措也存在,比如赣榆塔山镇盛产杞柳。1988年,该镇编制的柳条箩筐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具有渊源的人文文化和深厚的产业基础。据塔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古以来,塔山就有以杞柳编筐谋生的传统;素有“柳编之乡”、“中国杞柳第一镇”之美誉,草柳编织是塔山人民传统的手工技艺,距今已经传承一千多年,柳编制品更是蜚声中外。
“我们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方面,从强化创意开发的职业技能培训入手,通过县镇妇联、劳动保障、残联等相关部门,注重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培训与指导,不断增强政府与企业的国际市场意识;精心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打造了创意研发、培育人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平台,使得塔山镇柳编技艺在创意中不断生发活力。”该负责人说。
而在去年举行的文博会上,我市不少非遗项目也有所亮相,这些项目均表现出了对于“非遗产业化”的思考,比如剪纸艺术的非遗传承人管艳就侧重于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和生活化,“除了传承剪纸艺术这一传统艺术外,还要在产业化上动脑筋、做文章,要让剪纸艺术形成一种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剪纸艺术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我将把剪纸艺术元素,运用到抱枕、靠背、家具等生活用品设计上去。”
产业化模式仍相对落后
黑陶是我国珍贵的远古工艺,是几千年前龙山文化的标志性遗存。“2013年,我作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正式担负起了赣榆黑陶的传承工艺。”李大专对记者说。而在最近,连云港市首家黑陶文化研究会在赣榆区成立,他担任会长。“我们研究会会员由全市广大黑陶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组成,主要从事黑陶文化和黑陶制作技艺的研究推广工作,促进黑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实际上,黑陶、贝雕、葫芦画三个我市的非遗项目,在国际上获得过不少青睐,斩获不少荣誉。但是,在黑陶的产业开发上,我市仍算是步伐有限。“我们的黑陶供应主要集中于海内外的定制,并没有大批量生产,也就没有广阔的市场覆盖率;一方面受制于市场开拓力,另一方面就是产业技术仍囿于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李大专说,“我感觉从2013年开始生意不太好做,主要原因在于,一开始大家对黑陶的新鲜感很强,都有跟风购买的习惯,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对它的新鲜度下降,就渐渐冷却了下来。”他说,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做好品牌方面的包装。
塔山湖草柳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王宜广也有困扰。2009年,塔山镇的柳编技艺进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是传承人。“我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纯手工艺,数人头的;这些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50岁以上;文化层次低,所以,在产品的整体设计和精加工上是一个短板,都集中于传统造型,比如一些篮子(水果篮)、筐(面包筐)、其他柳编家具等,艺术欣赏价值不高,主要考虑了实用价值;在国内属于大路货,一般销路有限,大家都觉得是土特产;没有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产业附加值有限。”
“非遗产业化”要把握“双刃剑特质”
“如果在非遗的开发上,不能有效迎合市场需求,那么,做得越多,浪费越多,最终也是会失传的。”徐洪绕不无担忧地说,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是非遗项目延续性保护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物质基础,才可以反哺其挖掘和保护,形成良性循环。“按照时下的观点,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集中力量培育优势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价值。”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思考“生产性保护”的对策,譬如目前,我市的东海孝妇传说在不久前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此后的保护,市孝文化研究会作出了一种考虑,“我们设想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跟云台山景区沟通合作,开发一个以孝妇题材为主的主题公园,集旅游、餐饮、民俗、环保等元素为一体。”市孝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目前这个计划还在考虑中。
不过需要警醒的是,在各地针对非遗的开发实践中,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容易出现本末倒置———他们热衷于榨取“非遗”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对其人文价值的开发利用;甚至在传承人严重缺位的情况下,任由开发商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将其制作成带着纯粹商品符号的文化消费品,从而造成非遗本身文化属性的消弭。“这会严重损害‘非遗’的本来面貌,所以,大家在进行非遗产业化摸索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其‘双刃剑’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