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彭云) 现在只要提到民国年间连云港市新浦地方的老字号,当地人都会脱口而出:馨祥酱园、生庆公茶叶店、三和兴中药铺所谓“三不倒”的商号。其实这些都是哄人的,被多年片面宣传混淆了是非。那些所谓不倒的商号,除了名字上的几个字以外,无论是说它的创始人,还是当家的师傅、站柜台的徒弟,走的走,散的散,都早已过了好几代,连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了。它们创业的经过,曾经发生的趣闻逸事,经不住时间的磨砺,也大多烟消云散。现在所能听到的,也就是一些断简残篇,亲睹耳闻,虽然比什么都没有要强,比几句概念要生动得多,但已经是相当的可怜了。
就酱园行业而言,当年馨祥在新浦地区绝对处于垄断地位。新浦人吃酱菜都是现吃现买,而且要特别叮嘱小孩:“到馨祥买去,别怕跑路!”馨祥的货好在哪里呢?进大门朝南边院里一看,那一排一排的酱缸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天井里摆着百十口大酱缸,缸里都是豆酱、面酱和酱菜。每一个豆酱缸里有一只竹篾编的漏斗,通过它将渗透到中间的原泡酱油集中起来。平常时酱油是要掺兑部分盐水、糖色后,才变为成品发售,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却破例直接卖原泡的酱油,给大家过年好蘸饺子吃。那原泡酱油的鲜味很多人没有尝过,真值得找一根绳子把舌头扣起来,免得和饺子一起咽到肚子里去。
面酱和酱菜的大缸,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先做的先卖,后做的后卖。馨祥酱园被抢过一次,虽然表面上受到些损失,但名声上却又赚了回来,因祸得福。那事大约发生在1944年前后,大荒年,人吃人。街上很难买到白面做的饼,路边只有卖绿豆面、豌豆面、高粱面的熟食。馨祥酱园不知从哪里弄来百十袋白面,就地加工,准备蒸成馒头做面酱。他们在粮行门前的空地上支起了大灶和案板,呼哧呼哧拉着风箱,很快一批批大白馒头蒸出来了,都放置铺在地上的芦席上冷却。这时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有赤膊光脚的下苦人,有穿戴整齐的上流社会人,有拄着拐棍的耄耋老人,也有背着书包的孩子……开始,大家还是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热闹,突然,西南角开始紊乱起来,许多人蹲下身子,抱起脚下的大白馒头便朝外跑。紧接着东南角也乱了,东北角、西北角几乎是同时爆发了抢馒头的风潮。我这时才醒觉过来,眼前不就是饥民夺食的事情吗?
馨祥酱园蒸馒头的师傅也被这意想不到事情吓呆了,明知抢馒头的事情不对,应该阻止,但一个大场子,几百号人一起动手,你能抓住谁的手?就这样上百袋面粉做的馒头,在几分钟内都四散纷飞,不知去向,只剩下几十个蒸馒头的人站在那里,像泥塑木雕一般。
从此以后,馨祥酱园的面酱便出了名,几十里开外的住户,都带着家伙来称。人们都相信馨祥酱园的面酱不掺假,全是白面馒头进的霉房,做出来的口味特别好。馨祥老板自己也觉得这是意外的收获,没想到被人一抢倒抢发财了。
馨祥酱园酱菜行销得好,当然与其货真价实分不开的。最常见的如什锦菜,是每天供应的大路货。“什锦”寓意为多的意思,不一定凑够十件,但是馨祥的什锦菜却很在乎这个数字,要加添花生米、螺丝菜和姜丝,这些现今罐头食品都不一定齐全的样式,馨祥却能够做到。他们还不断上马新品,如独家经营的腌莴苣皮,就很受顾客的欢迎。那是将莴苣皮卷成圆柱形,中间裹生姜丝下缸,腌成后切为一寸长的断子上市,吃起来又脆又香,肯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