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石(左三)在展厅介绍作品。
【连网】(李耀华 杨迅)不久前,任小石篆刻作品在西盐河畔的海州书画院展出,1600方印章参展让前往观看的书法爱好者连连叫绝。明亮而优雅的展厅内,小石老师的谦虚开场白只寥寥数语,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大家去仔细揣摩,毕竟篆刻对普通人而言还是有一点神秘色彩。
任小石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副教授,在从事医疗和医学教育的业余时间里,他刻苦钻研篆刻艺术50多年,其间创作了一万多方风格各异的印章。从现场展出的作品看,任小石的篆刻取法秦汉,旁及近现代皖浙诸派,同时重视传统,又颇具创新之意。他的篆刻以工整为本,在严谨中求变通。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展览,并屡获奖项。
学医篆刻同是为人民服务
任小石是原市中药学校副教授,他业余时间酷爱篆刻。即将进入古稀之年的任小石,花白的发丝、儒雅的气质、专注的神情与充满期待的目光加重了学者兼艺术家范儿,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自信。1948年山东解放,不满周岁的任小石随同在军中从事金融工作的父母从广饶南下上海,此后辗转徐州、德州,最终随父母定居当时的新海连市。自读小学时他就爱上了书画艺术,尤其对篆刻情有独钟。为了更好地学习篆刻,他曾向海州古城颇有名望的李成章老师讨教刻章技法。
中学毕业后,他阴差阳错上了纺织技术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他有幸拜海州老中医徐振海为师专门学习针灸。徐老师不但医术高明,还是一位对书画及金石颇有研究的医者,任小石不禁大喜过望。由此,他得以一边学针灸,一边学篆刻。“学针灸、篆刻技艺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二者看似有天壤之别,但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徐振海的话语至今仍萦绕在他的心头。
20岁那年,任小石作为知识青年参加了“上山下乡”,当时被分配到东海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又辗转到灌云县下车乡(现为下车镇)做了一名赤脚医生。不管到哪里,他的包里总是装着刻刀,一有空闲,就在泥块、肥皂、砖头、石头上走刀攻艺,享受篆刻艺术带来的特殊快乐。“文革”结束后,他考上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入学后他又转而就读南京中医学院。读书期间,江苏美术馆、南京博物馆一有书画展览,他总要想方设法前往观摩。后经画家金大雪推荐,他与在南博工作的萧平相识,课余时间经常向这位稍年长于他的知音请教篆刻技艺。其间还有幸拜高二适、魏紫熙、田源、金志远等名家,学习金石、书画,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以及丹青基础入手,广泛摄取艺术营养,积淀了厚实的艺术功底。
篆刻成就人生执著追求
大学毕业后,包里装着毕业证书和刻刀,他从省城又回到了灌云县下车乡做医生,此后他先后在灌云县中医院、市中药学校工作过。其间他既立于医,亦游于艺,迷醉于两个领域的执著求索。
因当时条件所限,缺乏篆刻所需的素材与工具,对篆刻极其痴迷的任小石就到市场上买回一大堆砖块和橡皮擦,肥皂、红薯也曾留下他篆刻的痕迹。为了增加篆刻机会和降低篆刻成本,他至今仍使用膨化砖“刀耕”不止。他苦心孤诣,篆刻俨然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结合,一方小小的石印中,既有豪迈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兼得刀法生动的雕琢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传统篆刻,先篆后刻,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在任小石看来,不研究书法、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定会十分僵硬。而没有文字学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把握篆刻的精髓。
为了让自己的篆刻技艺更上一层楼,他博采众长,把大量的工夫花在了练习书法和看书上,而古文字研究又成为他痴迷的部分。阅读文字学对于篆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非常重要,但仅仅着眼这一学科而不去书写或动刀实践,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他再次拿起书本,上至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下至秦篆、汉隶、汉碑,以及各种古币的文字、瓦当字形都要学习、涉猎,懂得它们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过程。同时阅读历史和文学名著,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他还吸收了绘画等艺术形式变化,他的篆刻作品从而变得更加生动鲜明,其篆刻艺术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万方篆刻刻录时代印记
1986年,苍梧印社在当时全国37家印社中脱颖而出,他被推选为理事、秘书长。他一边兢兢业业完成好繁忙的工作,一边不倦地投入印事之中,并亲力亲为创办《苍梧印社》刊物,与全国各兄弟印社以及篆刻爱好者、金石书画家开展广泛交流。在金石实践中,他以秦汉为宗,将诸风熔于一炉,归论出“重视传统,立意创新,以工为本,在严谨中求通变”的艺术思想,并受到篆刻艺术界的推崇。选材不拘一格,寿山、青田、昌化、巴林石、砖头等均能入刻,既喜欢在方寸之间走刀,也热爱在大方之上弄艺。近年,他请机械工厂的师傅设计用锋钢制作大型号刻刀,在建筑砖上演绎金石意境,使作品浑厚朴实、风神俊爽、古拙典重的韵味得以更好地彰显,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任小石的书房,书架上摆放的都是与篆刻、古文、书法等相关的书籍。平时爱收藏的习惯更是帮助了他很多,只要是与篆刻相关的,只要被他发现,都会如获至宝般地珍藏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任小石留心寻找与篆刻有关的事,在收集的书报上看各种形式的篆刻,每看到一幅国画或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他都会仔细地琢磨钻研。浏览任小石此次展出的1600篆刻作品,可谓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其间不仅有妙笔生花之作,也有秀丽山河的抽象篆刻,还有毛泽东诗词、奥运题材、港澳回归以及中国梦等反映时代大事的篆刻作品。经过50多年的钻研,任小石在书法与篆刻方面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任小石的人生田园景象繁华,多年从事教学,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今省人大书画院特聘他为画师,还分别担任省、市中医药领域多项职务,可谓繁忙至极。但他的案头始终藏有一本厚厚的印存档案,收集了他多年来创作的精品上万方,这一方一方印迹,就是他在艺术道路上留下的足迹,有许多作品被多家权威篆刻作品集收编。在他小小的工作室内,他总是喜欢端盏品茶听着民乐小调,手握刻刀,临石冲切,铿铿锵锵的刀刻声仿佛成了音乐的节拍,而石头就琢下了充满艺术魅力的沟沟堑堑。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人生与一方小石头相遇,就是这么任性地自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