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连云港南广场 跨越60年群众体育记忆

【连网】 (张晨晨 文/图) 如火如荼的南广场改造工程正式展开,走进这座港城人记忆里的老广场,随处可见拆迁的痕迹,而它也将在不久之后,改造升级,成为最亮丽的城市建筑。

68478e72-1ba7-419d-b57b-5e59943d43bb

那么,南广场为何叫南广场?根据老新浦人的回忆,几十年前,整个新浦能称之为大路的,只有解放路。在解放前,解放路不叫解放路,而叫中正路,解放后才更名为解放路。据著名文史专家张传藻的考证,解放路在解放前还有两个名字———大马路和南马路,这个体育场就在南马路边,自然就被称为南广场了。

南广场在1956年建设成为体育场,曾为我市举办各类大型集会和大型体育比赛的唯一场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广场周边再添新场馆,一座多功能训练馆和室内游泳馆的相继落成开放,更加完善了我市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曾排入江苏省前列。然而进入21世纪后,由于设施老化陷入沉寂,直至最近改头换面,引发了一代老港城人的追忆。

IMG_1110

抗战期间,曾有过恐怖用途

“连云港市体育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直到1956年建设成为体育场。解放前的南广场只能叫做广场,是一片开阔地,没跑道,没看台。”据市地方志办公室韩世永介绍。

据史料记载,民国3年至民国25年(1914—1936年)期间,海属地区曾陆续建设了一批体育场馆,开展田径、球类、体操等活动。民国28年后,多数体育设施被日本侵略军毁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经费窘迫,场地无力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对旧场地进行更新、改建,并逐步新建了一大批体育设施,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和训练竞赛创造了条件。

民国24年(1935年),驻海州税警团成立“励志社”,建立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民国25年,上海东亚体专毕业生杨构在海州参府衙门旧址建立体育场,内有篮球场、足球场及单双杠等。“而当时的新浦南广场是群众活动场所。民国34年足球场南面还有简单体育器械,平时无专人管理,每逢县或学校开运动会,画跑道和赛区。”韩世永说。

实际上,值得一提的是,“南广场”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恐怖历史”———民国32年(1943年),正值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而那时候,全市竟然闹起了“虎烈拉”,也就是“霍乱”。“当时,街头巷尾到处贴着日本人印的宣传画。画面上方,是个大号的苍蝇,像飞机一样从天空往地面丢炸弹,炸弹上都标着‘虎烈拉’;画面下方,渺小的人群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我市著名作家彭云回忆道。

“日本人最怕虎烈拉,谈‘虎’色变。只要发现士兵上吐下泻不止,没等咽气,便活活把他按进薄皮棺材,架起大火烧掉。地点有时在军营里,有时在南广场。随着火焰噼里啪啦地炸响,可以清楚听见棺材里的惨叫声。”他回忆道。

IMG_1109

还记得草棚体育场吗?

“南广场变成真正的体育场,大概在1955年到1965年左右。”曾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市体委主任的谢云汉回忆道。而针对“南广场”的来历,还有一种解释,也还是解放路,莫说在解放前,就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都还是新浦区(现为海州区)最大的一条干道。当时很多居住在“街里”(新浦大街,即今民主路老街)的人甚至都认为过了解放路就出了连云港市。那时候过了解放路向南走就到了城郊,这个坐落在解放路以南的广场从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俨然在新浦城的南侧,因此“南广场”这个俗名就被叫开了。

“稍微懂行的都知道,正规的体育场应该是南北朝向,而南广场则是东西朝向,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谢云汉说,这是受到了陇海铁路的影响。“老新浦人也许还记得,如今人流如织的陇海步行街所在的位置就是当时纵贯新浦城区的一条铁路,这就是陇海铁路的一段,距离南广场不过百米之遥,正是为了给它腾地方,南广场才调了个头。”

而这一情况,也显示了当时的老港城生活条件是多么的简陋———不过,就在1958年,连云港刮起了“篮球旋风”,南广场边上用毛竹、草席搭成了个“草棚体育馆”,内设1000多人的座位和简易的照明设施,俨然成了当地最好的场馆。每逢节假日,各单位就会在这里举行篮球赛,还经常邀请徐州、临沂这些附近的城市来比赛。

“当时,草棚球场面积2000平方米,可容观众2000人,场内除可作为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外,还可作为市里集会场所。”谢云汉回忆道。“那时候,草棚体育馆热闹非凡,如今很多老人对此都有印象,看球有时免费有时要票,不过最多也就几分钱,令当时的年轻人十分向往。”

谢云汉口中的“草棚球场”,其实就是青年体育馆。这个场地原先是一片洼坑,是由团市委、市总工会动员全市青年义务劳动垫起来的。1953年先建成简易球场,1957年市里投资2.8万元建成青年体育馆。1960年将草顶换成石棉瓦顶,屋面1650平方米,竹制结构,四周墙是柴笆,石灰粉墙,泥土球场。

曾承办了不少大型赛事

“当时体育场建设很简单,只有一个小型主席台,最初的是泥土跑道,一跑起来就尘土飞扬的,配套设施也很简单,但是作为咱们连云港唯一的体育场,那时候每年的大型田径运动会、足球比赛和集会都在南广场举行。”谢云汉说。

1966年,时值“文革”,但我市体育健儿在全国全省上下上演了不少体育盛事———在当年举行的江苏省第七届运动会上,连云港市代表队斩获女子篮球冠军、男子篮球亚军,从那时起奠定了连云港市篮球强市的地位。一时间,坊间要求建新体育馆的呼声此起彼伏,于是在1965年,南广场的旁边动工兴建了一座钢混结构的新体育馆,新馆于1966年完工,馆内共有2240个座位。“在当时,全江苏省只有南京和徐州有像样的体育馆。”谢云汉回忆道。新馆建成后,草棚体育馆也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资料显示,南广场设施的不断扩充,客观上推动了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市更将市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放在南广场内,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篮球人才。后来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广场周边再添新场馆,一座多功能训练馆和室内游泳馆相继落成开放,更加完善了连云港市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当时在江苏省内都可排入前列。

这期间,在南广场上分别举办了全国全省性质的比赛———全国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直到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由江苏省承办,当时江苏省把武术散打、沙滩排球、帆船和帆板四个项目的赛场放在了连云港———这也是南广场承办的最后一项大型赛事。

十运会沙滩排球比赛收网后,老南广场渐渐沉静下来,数百吨沙被清理干净运走,临时搭建的看台和主席台被拆除,跑道被铺上了黑色的煤渣,足球场的草坪渐渐繁茂了起来,老南广场的人气在慢慢散去,逐渐被岁月吞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