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从权在围屏山留下的抗日石刻。
【连网】(张晨晨 刘阳 杨浩)1938年2月,抗战风云笼罩中华大地,一名来自辽宁沈阳的年轻人跟随部队抵达了激战正酣的连云港,他满怀热血投入到了对敌作战中。是年8月,他跟随部队在宿城休整期间,在围屏山下一处隐蔽的招崖石壁上,刻下了一首七言诗:“云台山顶雾苍茫,此是抗日大战场;百日争夺暂归去,可恨倭儿未斩光。”落款“一九三八年八月,沈阳周从权题”。
经考证,1938年8月连云港保卫战,负责守卫云台山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57军的672团、688团、667团。第57军是东北军张学良的旧部,其麾下大多来自东北。据此推测,周从权极有可能是57军一名团以下级别的军官,由于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更多关于此人的记载,因此,这位抗日英雄的身世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英雄乃东北讲武堂出身
时至今日,云台山地区仍保存着抗战期间多处当年中国守军留下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是见证这一段悲壮历史最好的实物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台山抗日石刻群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这其中,就包括了周从权留下的石刻。
而在2014年年末,偶然的机会,我市文物保护学会志愿者刘洪雨在互联网上联系到了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张景振、张能、王洪禹等人,在交谈中聊及关于周从权及其留在连云港围屏山上的抗日石刻。辽宁文保志愿者王洪禹对此很感兴趣,遂决定组织多人远赴台湾开展走访调查。据了解,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成立于2011年,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家成立的文物保护社团组织。其会员大多是常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
笔者在与王洪禹等人联系后得知,沈阳文保协会在获知连云港保卫战中在围屏山上留下抗日石刻的周从权是沈阳籍人士后,经多方走访,最终在辽宁省档案馆《东北讲武堂入学资料》中找到一张周从权于民国十六年(1927)入学时拍摄的半身免冠照片。照片下方寥寥数字,记录了周从权的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
“周从权,(字)志衡,二十九岁,奉天盖平(人)。奉天盖平汤池德隆烧锅。直隶二十三师八十三旅一团二营八营上尉连长,东北讲武堂第八期步兵科学员。”据了解,东北讲武堂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在执政东北期间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军事学校,与当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民国四大军官学校。从这所学校里,曾走出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张学良、郭松龄、王以哲,赫赫有名的中共将领吕正操、马本斋、万毅,著名作家萧军,以及众多热血救国的抗日义勇军将领。
英雄故乡到底在何处?
辽宁省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东北讲武堂同学录》中记载,东北讲武堂第八期于1927年9月召集,学员全部是奉军的在职军官(团级以下)。1928年4月,奉军与北伐军作战,第八期学员被迫停课,回原部队参战,8月战事结束后回学校复课,同年11月毕业。东北讲武堂第八期共有学员617人,其中步兵417人,骑兵70人,炮兵75人,工兵35人,辎重20人。
根据这则记录中所提供零星信息,他们就此推测,周从权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天盖平,即今辽宁省盖州市,地处渤海辽东湾东岸。奉天是沈阳的旧称,盖平即盖平县,1945年以前属奉天管辖,1954年划归营口市,1992年设立盖州市(县级)。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著名的“盖平保卫战”即发生在这里。
而针对档案中提及的“奉天盖平汤池德隆烧锅”,经沈阳文物保护协会王洪禹等人多方调查了解,其中的“汤池”即今天的营口大石桥市的汤池镇,由于此地与盖州市接壤,民国时属盖平县辖地。“德隆烧锅”是清代汤池当地一家知名的酿酒作坊。王洪禹等人在汤池镇走访了多位当地老人后得知,德隆烧锅即位于汤池老街最东头路北处。
在德隆烧锅旧址前,今年80岁的于殿威老人介绍,德隆烧锅是晚清时期海城八岔沟(今辽宁省海城市岔沟镇)晋商郭家儒的产业,解放前这里曾有两个岗楼,南面是仓房,北面是正房,占地数亩。但是,王洪禹一行在当地没有找到与周从权相关的任何线索,他们对汤池镇周边周姓家族的访查也无果而终。至于周从权与德隆烧锅是何种关系,目前没有查找到任何资料可以说明。
关于周从权身后事的推测
据陈朝晖在《谷牧及“112师工委”在国民党第57军活动述评》一文中的记载,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争取东北军将领支持抗日。1938年2月,中共长江局委派谷牧前往连云港,在112师667团团长万毅的协助下,进驻57军112师开展党的工作。由伍志纲、谷牧、李欣等人成立的“112师工委”,团结并发展了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112师官兵成为中共党员。
此外,根据《连云港石刻调查与研究》一书中对连云港保卫战期间57军的战况记载:1938年5月22日,第57军344旅奉命与消耗严重的游击第八军换防,667团团长万毅命令士兵在山上修筑野战工事,严阵以待。6月间,667团在万毅的指挥下,重创日军登陆部队,取得了孙家山伏击战的辉煌胜利。8月初,667团撤出阵地休整,由668团崔锡璋部与672团白喜禄部坚守阵地。值得注意的是,此时667团撤出阵地的时间刚好与周从权在围屏山上留下石刻的时间吻合,均为1938年8月。
因此相关专家这样推测:周从权是667团麾下的一名基层军官,因思想进步,被“112师工委”发展为秘密党员。通过在围屏山上所留石刻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周从权是一位心系国家危亡,决心与敌寇血战到底的堂堂中国人,其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文保志愿者刘洪雨告诉记者,周从权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八期,其同学中多数成为日后国共双方的高级将领,为何唯独他的资料至今难以核实。刘洪雨认为,其间无外乎有两种情况,牺牲和改名。当然,我们更愿意希望实际的情况是后者,即周从权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改了姓名,因此在日后的档案资料中无法查询他的履历信息。
据悉,目前关于周从权身世之谜的调查走访工作,沈阳、连云港两地的文保志愿者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志愿者刘洪雨说,希望更多了解这段历史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进来,也希望有关档案管理部门能给予帮助,早日弄清这位沈阳籍抗日英雄的人生轨迹,为连云港的抗战史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