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张晨晨)8月23日,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公布,这其中参选的影片基本是2015年出品的,但是,一部两年前的作品也赫然在列,引人关注,那就是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在此之前,这部另类红色题材影片已在华表奖、金鸡奖、金马奖等奖项上风头无两。
实际上,我市也具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有不少影视制作人开发着本地各种红色文化,而借此由头,笔者再次重温一遍这部电影,对红色题材主旋律影片创作兼做一些观察与思考。
“雷剧”只“雷”在“不讲逻辑”
首先,韩庚的设置让人出戏,开篇在纽约跟一帮时尚青年唱K,引出样板戏片段;接着是疾驰的动车,靓丽的动车服务员,实在给人以走错片场的感觉。虽然徐克之前解释过,他在片中的设定,在于勾连年轻一代的情感,属于升华主题的载体,且在片尾,也进行了呼应,并引出了全片最大的场面。
但总体看下来,实在有些画蛇添足———想装得东西太多,却没个合理容量,又没装到位,那就有些装了。就像一层东北大烙饼外敷了层巧克力酱,实在让人咽不下去。当然,还有一种假设,韩庚的出现,也是为了植入广告需要,这里不兼论。
所以,归根结底,不如直接砍掉这些现代戏,干干脆脆以时代为背景,单刀直入,把这个解放前的故事一口气说完,并且把之前的平淡结尾拿掉,安插进“打飞机”那段,就差不多圆满了。当然,徐克一实一虚,设定两个结尾,或缘于广电总局对于反映我党我军主旋律题材的审查规定,就像国产恐怖片中最后闹鬼的,一定都是神经病的想象一样,我剿匪小分队也一定要坚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或也为了避免拍成所谓“抗日雷剧”,遭受观众诟病的一个“挽尊”之策。
若是前一个原因也就罢了;但若是后一个原因,笔者就要说说了:观众诟病抗日神剧,多是因为那些影视剧在剧情设定、逻辑关系、史实真伪上存在诸多明显漏洞,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都是在导演编剧默认了现有物理定律和历史环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行为,自然显得荒诞;加上特效虚假,观众才会愈加反感。
但同为“虚夸神剧”,为什么韩国的《弓》、《武士》、《鸣梁》等,就能获得一片褒奖,而美国不是更有《美国队长》这类更加开挂的“反法西斯主旋律”影片,却也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世界观架构和人物设定,加上剧情铺垫得当,细枝末节逻辑可循,在这个架构里,谁开挂都是有可能,观众也易于接受。
毕竟大家关注的是故事讲得好不好、圆不圆满,而不是带着“考据癖”,去分析这些个事是不是符合史实———当然,那些动不动就批评“神剧”雷人的主儿,也多是先入为主地靠着那点自以为是的历史常识瞎嚷嚷,“考据能力”绝对半斤八两,比如他们不能接受“八路军手撕鬼子、千里开枪击杀鬼子”的单纯视觉奇观,却能接受“鬼子抱着AK47扫射”、“皇军都是汉语八级”的历史硬伤,实在耐人寻味。
所以,在威虎山上打飞机为什么不可以?剧情设定中,威虎山地势险要,飞机是日本人留下的,杨子荣座山雕依照现有逻辑设定,完全可以做出这种举动,而且极具戏剧性、冲突感。况且本身这部剧的设定就包含着漫画风格———这种风格不是激发想象力的最好载体吗?
可是徐克在走出这一步之后,又被现实主义所桎梏,半进半退,瞻前顾后,搞得缩手缩脚———想玩一把热血武侠漫画,却怕观众或官方诟病脱离现实,刻意粉饰,才就借韩庚的想象,搞搞主题升华,既割裂了故事的延续性,又使观众跳脱出来陪着你真正来一次意淫,没了代入感与情感共鸣,多了谐笑与走肾,实在有些因噎废食。
英雄就必须不食人间烟火吗
本片开篇创意性地将八一电影制片厂那个经典LOGO给挂上去了,不难看出,为的是彰显本片“根正苗红”;同时也为迎合中老年观众的怀旧心理。不过,这也似乎预示着徐克———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不会再淋漓尽致地挥洒他天马行空般的浪漫想象,反而要受到意识形态方面的左右了,这种束缚在本片的文武戏的画风、节奏等方面突出反映了出来。套用片中座山雕的口头禅:一个字,看文像看《敌后武工队》,看武像看《新龙门客栈》。
直观地讲,看文戏,与以往的国产主旋律献礼片基本无异,脸谱化、符号化严重,甚至连剧情都俗套得很———我军首长一本正经,正气凛然,语重心长,号召战士们一定要攻坚克难,同反动分子坚决抗争到底,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不受损失;而子弟兵战士们也个个觉悟很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时常从牙缝里抠肉,接济贫苦百姓……客观来看,仍让人联想“样板人物”。当然,少剑波与小白鸽那点朦胧暧昧的情愫处理得还算妥当,比样板戏真实了许多。
在笔者看来,依照徐克的才思,理应在人物个性的塑造上更多元一些,不讲让这些革命先烈多些立体的展现,起码也让他们多些可触可感的小思小念,或展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可以让某些角色“亦正亦邪”,像“李云龙”、“余罪”。可是他的翻拍,竟然高度还原了样板戏中的段落,简直可以说是照搬———毕竟,《智取威虎山》在京剧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民族现代历史上的特殊印记是抹不掉的。
后来查阅了以往的相关新闻,发现这么一条有意思的消息:杨子荣养子要求电视剧《林海雪原》制片方道歉。仔细一读,有这么一段内容耐人寻味。“杨子荣的养子杨克武表示,‘电视里面的杨子荣不但有了初恋情人槐花,他手下的那些战士更是连座山雕都不如。这是在宣传英雄事迹,怎么给人的感觉是在丑化他们一样,我觉得这让我受到了伤害。’”
所以,我大概能理解,剿匪小分队的队员们还是需要像个英雄,而不是普通人,因为这背后的人际处理比较复杂,搞不好,还得摊上事。其实,徐克潜意识里,还是想把杨子荣的个人英雄主义放大处理,这也是全篇主线所在,但却因要尊崇原著,又要照顾大部分人的怀旧心理,还要体现小分队的英勇无畏、集体主义,就在中部一大段夹皮沟大战里,让杨子荣彻底缺席了,而且在杨子荣当卧底的其他时间,也从未与小分队正面交锋过,这种最具戏剧冲突的“无间道”桥段都给省略了,实在可惜得很!
果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话说回来,要想塑造群像,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在这一点上,冯小刚在《集结号》中塑造的解放军战士就比较到位,比如让别人代笔给相好写信的焦大鹏,一上战场就尿裤子的王金存,跟老乡一起出来、打完仗就打算回家种田的姜茂财,这些人都被塑造得可触可感,而徐克在这片子里,基本将人物的塑造功力都集中在杨子荣和座山雕两人身上了,以至于少剑波、小白鸽、高波,小分队的战士,甚至八大金刚都变成了扁平人物,出场打打酱油,靠观众相对讨喜的战争场面搞个群戏,轮番走走脸,最后生的伟大,死的平凡,基本无多少印象可言。
正派配角里,唯一的亮点就是高波了,但也是靠着不走寻常路的“突击牺牲”的手法,让观众出乎了一下意料,仅此而已,不明白那些到此流泪的女观众,是泪点低呢,还是不忍心中小鲜肉受这等折磨,出场这么短就去领盒饭了?
而到了武戏阶段———刨去那些战争场面,想把杨子荣卧底到威虎山,与座山雕等一干土匪斗智斗勇的桥段也算进武戏,那么说白了,还不如成龙之前就借鉴《智取威虎山》拍摄的《A计划》呢,尤其与滦平对垒那段,《A计划》中也有高度还原,有作有料,有紧张有幽默,剧情安排、人物张力和节奏把控上确实要比这部电影更胜一筹!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啊!顺带说一下,这片子里的人物塑造也是比较成功的,同为群戏,功力还是能高下立判。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叛人物的塑造上,徐克也是有些“虚张声势”了,尤其八大金刚,在电影上映前,徐克还专为这几个反派定制了一版预告片和几款海报,每个人造型独特,极具漫画风格,使人眼前一亮,而且还给了个性注释和内心独白,比如最讨喜的老八的个性注释就是“喜怒无常”,内心独白是“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等,让人备受期待。
但一到正片上映,才发现,他们的所有个性和独白都在预告片里展现完了,其他时间,就是用来展现无能一面,反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看不出“智取”在哪里。尤其是能“穿墙透缝”,喜欢“吃饺子、玩嫂子”的老四,竟然在影片中段,就被一招蠢到家的反间计给做掉领盒饭了,原来,他在预告片里吹得牛哄哄的能力和欲望,压根与正片毫无关系!
其他金刚也基本如此,到最后连死都死得那么没有悬念,平白无奇;而相对比较出彩的老八,仅仅是靠着一泡野屎和东北黄段子一样的低俗笑话赚取了观众眼球,其余时间,简直一无是处,说好听点,叫“蠢萌蠢萌”的,说难听点,徐克有些靠这种“小品演员”刻意迎合观众了,拉低整体土匪队伍的素质建设。
果然,一切反动派,还真是纸老虎啊———邪不压正永远是主旋律影片的永恒主题,敌人永远也抵不过“主角光环”的厉害!另外,全剧最重要的线索道具《先遣图》,一路牛哄哄高调登场,到了结尾,都没人提了。 太虎头蛇尾了吧!难道,是为续集做铺垫,要开始围剿许大马棒了?
想想还蛮期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