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连云港市可移动文物总数超过15000件(套)

【连网】(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刘芳)4月7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顺利召开。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文物家底基本摸清——我市所辖各级文物收藏国有单位共计28家,文物总数为15268件(套),其中市属单位藏品9792件(套),占总数的64%,涉及陶器、瓷器、铜器、玉石器等多种类别。截止至2016年4月8日,我市普查办已完成全市文物数据审核、上报工作,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已全面完成。

据了解,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据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13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县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各地、各部门明确目标、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市普查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将普查工作纳入各县区文化部门年度工作目标,明确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而为认真做好调查摸底、文物认定、数据录入和审核等各个阶段工作,市普查办制定了《连云港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连云港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实施方案》,确保各普查阶段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次普查年代分类包括地质年代、考古学年代、中国历史学年代、公历纪年、其他、年代不详等六种类型,对全市的文物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我们已全面掌握了我市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保管权属和使用管理等情况,建立起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文物数据资料库,为科学制定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据市普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本次普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基本摸清全市文物家底,还为可移动文物及博物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及文物的有效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文物数字化对保护、研究和展示文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称,通过普查,各文物收藏单位采集、储备了大量的文物影像信息数据,为各类实体文物建立起基本的数字模型,为文物系统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促进了文物信息资源整合与合理利用;促进了文化产品开发,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