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丁公石祠位于山东五莲县九仙山风景区东南麓丁家楼子村,是明朝万历年间诸城地方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听家族宗亲讲丁惟宁与我祖上王鸣鹤公还有一段生死相救、两家永结世交的佳话,便约了几位宗亲一同前往瞻仰。
丁家楼子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丁公石祠就坐落在村部的西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仰止坊,与石祠南北相对。石祠坐北朝南,共有三间,全部用石料砌成,门楣之上刻有“柱史丁公祠”五个大字。祠内正中一间有龛台,北壁横刻“羲皇上人”四个字,据说是明朝书法家王稺登所书。东西两间镶嵌八方小型大理石碑,应该是石祠建成以后嵌入的,刻有《柱史丁公石祠堂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等,记载了丁公石祠修建的经过、丁惟宁的诗作、地方官员和文人游览石祠的题咏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听村里人介绍,丁惟宁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曾经做过清苑县令,后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并奉旨巡查直隶各地。万历十四年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道副使。因遭诬陷,一年后托病辞官归里,隐居九仙山,六十九岁辞世后敕授文林郎,诰授中宪大夫。丁惟宁有六子,以长子丁耀斗和五子丁耀亢负有才名,特别是丁耀亢,号紫阳道人,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公石祠是丁惟宁长子丁耀斗遵从父意所建,丁家世居此地,就是现在的丁家楼子村。
我们一行发现村部的民主理财公示栏中发放补贴的村民多为丁姓和王姓,就和村长攀谈起来一探究竟。原来在万历十五年,丁惟宁到任湖广郧襄兵备道副使不久,当地发生了著名的“郧阳书院事件”。湖广行都司巡抚李材痴迷读书著学,打算在郧阳当地建个书院用来讲学。因为缺少经费就建议将郧阳参将府改为书院。在李材的要求下,丁惟宁不仅同意了这个建议,还安排兵士到书院做杂役,引起了军队的强烈不满。参将米万春借机唆使士兵闹事,围攻巡抚衙署。丁惟宁前去制止时被米万春扣为人质,幸亏当时驻守城外的守备王鸣鹤单枪匹马及时赶到才将丁惟宁救出。后来丁惟宁因为“郧阳书院事件”被贬辞官。王鸣鹤因抚郧阳兵变有功,被评定为“天下将才第一”,升任湖广行都司佥事、陕西游击、甘肃参将等职。但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两家也互有姻亲。
丁惟宁和王鸣鹤虽官运不同,但两人均是为官清正、为民敬仰、文武兼备。王鸣鹤战功卓著,不仅著有兵书《登坛必究》,还著有《路鸢集》《百粤草》《西征集》《绶带吟》等诗集。至于丁惟宁一直传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此为后话,不再赘述。(王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