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金刚川》 超出预期的“命题作文”

【连网】近日,国家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纪念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主旋律电影《金刚川》适时上映。

用简单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通过三个视角反复叙述一个事件。想想看,这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只有两个月,这种叙事结构和手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拍摄时间。这种分量重、级别高的战争题材,三个导演同时拍三段,立刻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实际上,笔者原本对用两个月赶出来的命题作文,没抱啥希望,记得前几天采访了著名作家徐则臣,他还说,“文艺创作是要讲规律和周期的。拔苗助长出不了好谷子。”但出乎意料,这部影片超出预期,剧本完成度和总体观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好过《八佰》,两部电影的大结局都有“过桥”片段,后者明显看着更提气,包袱抖得更响;虽然剧情简单,却也少了《八佰》那种叙事逻辑上的漏洞和想法上的拧巴劲,整体流畅度不成问题,第三个视角尤其出彩。

但正因为是一部“赶工作品”,瑕疵也不少,比较明显的瑕疵,就是重复使用多个镜头,这对部分观众而言,必然是潜在扣分项,因为笔者在观影后,听到好几个现场观众抱怨:一件事重复讲三遍,还用了这么多重复的镜头,太注水!太偷懒耍滑了!果然,看豆瓣网评分,口碑出现两极分化,争议点很多都集中于这点上面。 

当然,影片最大的瑕疵,笔者认为是第二个视角的切入,即美军飞行员视角,总体游离,缺乏共鸣,大约在于飞行员唯单程飞行与投弹,与地面上的我军距离太远,只有宏观对垒,没有微观肉搏,观众看的都是绿幕特效和洋鬼子的独角戏,弱化了戏剧冲突,互文效果不达标。

后来笔者仔细琢磨了一下,还是在于当时志愿军空防力量薄弱,没有战斗机支援火力,否则,第二视角中再来一场敌我“空战”,并在其他视角有“互文”,这片子的戏剧张力就更加饱满一些,剧情也就相对充实许多,格局上也会再上一档次。

但话说回来,历史需唯实,正因志愿军英雄们在装备居于如此劣势的条件下,前赴后继,彰显了牺牲的价值,才更令人感佩和动容。综上,这部影片值得推荐。(张晨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