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对李文伦,我是早闻大名,以前多次在报纸上看到关于他创办连云港书店和慈善捐助的新闻报道,很为港城拥有这样一位既有激情又有情怀的儒商而倍感温馨。
胡利民(左)在德平书店作客“凤凰会客厅”
我与李文伦面晤时间较晚。2017年10月9日,我慕名拜访德平书店。刚进入书店,我就被一楼大厅书架上密密挨挨的连云港市地方典籍惊呆了。我一向留心收集连云港市地方典籍,但一下子见到如此多港城典籍,还是第一次。这些典籍可以说像渗透于港城历史文化的血脉,将这座百年书店与港城人文历史紧紧相连在一起。李文伦热情地邀请我上楼参观藏书。我在木楼梯发出的吱咯吱咯声中上了二楼,二楼满屋书架上的旧书同样密密挨挨,再次惊艳了我。可能是学过元明清文学的缘故,我对旧书始终怀有天然的亲近感,目光在一排排民国旧书、线装书上流连忘返。我深深感到,收集这么多旧书,如无饱满情怀和持久热情,定难做到。通过李文伦的介绍,我大略知道了德平书店的传承历史和昔日荣光。离开时,李文伦拿出留言簿,希望我留几句话。我略一思索就写出如下感受:
港城文化厚重之所,读者乡愁栖息之地,祝福德平,点赞李总。
其后,我每次去民主路老街转悠,转来转去就会转到德平书店翻翻旧书,和李文伦聊聊天,感受港城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之美。
我与李文伦交往较深是自2018年以来。2018年7月,我和夫人崔美荣的专著《秘书的秘书:秘书实践一本通》有幸在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作为我和夫人出版的第一本书,其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和憧憬就像当年迎接即将出生的女儿。《秘书的秘书》上线后得到全国各地文秘人员关注和热评,首印后不到一个月即加印。为争取《秘书的秘书》尽快回到“出生地”,我到德平书店找李文伦,抱着试试看心情向他介绍了《秘书的秘书》,希望德平书店能够首先接其“回家”。李文伦当即与中国言实出版社联系采购事宜。《秘书的秘书》到达德平书店后,李文伦给我发了摆放场景。看到饱含自己昔日酸甜苦辣的心得体会,从零星文字到成型定稿,再到投稿“敲门”,最后以装帧精美、大气喜庆的靓丽身姿重回港城,我的心里百感交集。《秘书的秘书》在全国发售,受到读者青眼相待,能否获得“出生地”读者的认可?我的心里没有底。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德平书店首次采购的《秘书的秘书》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其后又多次从出版社采购。
2018年7月下旬,我拟携带《秘书的秘书》走进凤凰网“凤凰会客厅”分享文秘心得,在酝酿访谈地点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德平书店作为“会客厅”,希望在《秘书的秘书》回归港城第一站分享写作感受,让《秘书的秘书》融合更多家园向往。我和李文伦沟通了想法,当即获得其支持。他还帮助发布访谈预告,邀请部分读者参加活动。
2018年8月4日,我在德平书店走进“凤凰会客厅”,首次在镜头前分享撰写《秘书的秘书》的前因后果、内容重点及实践风格,让更多读者了解《秘书的秘书》。为筹备好访谈活动,李文伦从场地布置、氛围营造、嘉宾邀请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准备,为圆满完成访谈活动提供了大力帮助。不久,《秘书的秘书》终于走上港城文秘人员的案头,为大家轻松工作提供了生动参考。
今年11月22日,李文伦在我到德平书店溜达时告诉我,他正在筹备德平书店成立百年纪念活动,专门找到了德平书店创始人冯德平先生的儿子以及当年德平书店员工,接续德平书店历史脉络,还在筹划出版专辑《百年德平书店》,希望我也写点文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任务。我曾在《秘书的秘书:你是我难舍的缘》一文中写下这样感受:一本书如能跟作者的职业血脉相连,必然是有灵魂的书。一本书如能生动传递作者实践感受,必然是有生命的书。《秘书的秘书》就是这样一本有灵魂、有生命的书。
德平书店之于李文伦,恰如《秘书的秘书》之于我。两者虽分处不同领域,但隐藏于中的价值追求和个人情怀实是高度一致。在此,我也参照上述感受撰数语以示美好祝福:
一个书店如能与成长地文脉相连,必然是有灵魂的书店。
一个书店如能与创办者形神相通,必然是有生命的书店。
德平书店就是这样一个有灵魂、有生命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