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我国历史悠久,在时间的长河里,诞生了许多非遗项目,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但现在,有很多项目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急需进行活态保护。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我们的非遗,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然而,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欣赏、消费,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随着文商旅融合不断深化,非遗加速进入百姓视野、融入百姓生活。近年来,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通过出台乡土人才招募入驻计划、助力非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诸多尝试,以践行“非遗+活动”“非遗+直播”等方式,积极探索海州商业街文商旅发展新路径、新业态、新走向,让“看非遗、听非遗、乐非遗、品非遗、享非遗”成为街区发展新优势。
非遗+活动
借助昆曲、侗戏、京剧、皮影戏、木偶戏、老调等传统戏剧,参考《赤伶》《辞九门回忆》等热门歌曲,融入现代唱腔、热门故事或创新表达方式,在吸引老年游客及传统爱好者的同时吸引年轻游客,缩短90后、00后、10后新生一代与40后、50后的距离,促进传统与潮流文化交流,形成“新国潮”。
比如在盐河巷举办的“国粹非遗·唱响海州”主题活动,则通过戏曲快闪、巡游的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为持续推进非遗主题活动品牌化、常态化,商业街区发展中心联合了本地民间淮海戏团体于每周六在街区广场举办“周末戏曲大舞台”公益演出活动,“秦香莲”“兰继子讨饭”等一批知名的大型古装淮海剧被搬到了户外广场,场场爆满,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戏迷票友,在市民游客间产生巨大反响。
实际上,作为非遗项目相对集聚的街区,民主路老街每逢春节、元宵等重要节庆及节假日,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都会组织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民俗踩街表演进街区,而糖画等非遗项目也是街区活动中“常客”,非遗项目传承人以现场制作、展销的方式让市民游客面对面感受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街区的大华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每周固定时间举办的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展演、非遗课堂等活动,以活态展示非遗,已经成为海州地区非遗传承发展的亮丽名片。
非遗+直播
近年来,网络直播在非遗传播当中的重要性已经愈发显著,所取得的效果也十分良好,尤其是收获了一大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
网络直播突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为古老艺术注入了活力;不同于剧场的单向传播,网络直播平台的互动性,实现了戏曲传播的双向互动,让天南海北的观众都能同步欣赏和参与到非遗展演中;此外直播也让非遗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创新,产生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业内人士称,正是由于非遗进驻数字化世界,如今在文旅融合方面,非遗也开始展现其独特的影响力。
当然,“非遗+直播”不仅仅是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在内容探索上也需要深度融合。比如2020年初,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党委启动了“红色电商领航工程”,邀请专业团队开设电商直播培训班,并在街区设立“电商直播孵化服务站”快捷服务通道。同时,通过一对一指导方式,帮助非遗传承人“上播”,面塑、剪纸等非遗技艺通过小小的摄像头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大家熟知,非遗在新的传播形式下更加贴近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非遗+研学
研学式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新文化旅游方式。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不仅是一次亲身感知非遗文化的过程,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旅行体验。
在这种模式的践行下,彝族刺绣、傣族慢轮制陶、丽江东巴造纸等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应运而生,充分满足了研学旅游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而韩国和日本,中小学生体验非遗、民俗活动都设立了相关的规定——韩国把这些经历体验作为考试的重要依据,日本增加传统音乐课程的比重,还提倡学校组织传统文化教室,开展传统文化培训和体验活动,由此来感受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小就激发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日本人和韩国人能够自发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唤起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商业街区发展中心与本地知名旅行社合作,开发了“老街非遗说”等精品研学路线,通过资源共享与区域合作,利用街区内市非遗博物馆等非遗传承展示场馆设计“非遗之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面塑、剪纸等非遗项目的乐趣。自2020年项目立项以来,已落地实施6期,有超过150名中小学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使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形成新优势。近日,民主路老街也获评首批“连云港市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非遗+文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结合两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不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不能只作为艺术品‘挂在墙上’,还需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节奏。”据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非遗传承尚有明显的薄弱之处,通过文创的方式,让非遗走出博物馆,来到人们身边。“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有了非遗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起点,非遗的创新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宽度。
为了改变非遗传统技艺类产品“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商业街区发展中心借助2020年年初引入的海州文创服务平台、获评的市级民主路老街文化产业园优势,加大引导商家非遗文创研发力度,结合旅游市场需求,举办了7场文化会客厅活动,与签约入驻街区的26家文创企业合作,新设计创作以西游文化、镜花缘文化、将军崖石刻文化等具有港城地方文化为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共计40余种;贴身服务街区非遗及文创商家参加省级“紫金奖”大赛,其中20余件作品入围或得奖,9家非遗文创商家获得各级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结合“创意连云港”海州文创体验店从创意、开发、成品、包装到销售形成产业闭环,让非遗传承人在传承发扬传统技艺同时又有经济收益。(□ 张晨晨 马一鸣 徐欢 张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