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在《乐见西游》里看见春意

剧场回暖,好剧在弦上

最美人间四月天,随着山花缤纷烂漫,文旅也迎来复苏。在国内疫情形势基本缓和的大环境下,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旅游旺季,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蓄势待发。此前,该剧已在四月初连演两场,上座率一场高过一场,积累了口碑和宣传。4月17日的第三场演出饱受期待。

该剧的演出地点——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距离神奇浪漫的花果山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讲的正是《西游》故事。活动了筋骨,欣赏了美景,品尝了美食,再看一部好听好看的剧,特别符合当下“游山玩水观演艺”的流行模式。《乐见西游》正补偿了连云港“夜游”的空缺,“诗与远方”相融合,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如今,在连云港的几大景区、高铁站和交通要道的广告牌上都可以看到《乐见西游》的宣传,好剧已在弦上。

花开两朵,看民乐怎么讲故事

民族乐剧不是新课题,《又见国乐》《玄奘西行》珠玉在前,旅游剧在全国也屡见不鲜。而民族乐团如何结合当地旅游做文旅剧,跨界混搭是“新鲜”,更要考虑如何走得长远。

该剧的策划演出团队——江苏女子民族乐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民乐的演奏方式,特色是清一色的女性演奏员,形象清新淡雅,在省内独树一帜。乐团自2001年成立距今已经20年,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个驰名“老团”如何跟上“文旅融合”的脚步?在网络媒体愈发火热的当下,如何把观众拉回剧场?

“选择《西游》故事入手,原因是《西游》刻在连云港人的血脉里,《西游》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乐团团长丁亮如是说。

策划之初,出品人——连云港市演艺集团董事长谢春芳首先提出要求:“文旅剧不需要束之高阁的好,而是要游客叫好,市场卖好。要好看,还要好玩;要新颖,又不能失去艺术性。”想要好看好玩,民乐就得动起来。美轮美奂、富有科技感的舞台是必备的,而能让剧活起来的,最重要的是人,是演奏员们的表演。

仙女?妖怪?天兵天将?一头雾水的演奏员们起初很“放不开”。顶着沉重的头饰弹琵琶,边表演边吹笛子,拉着二胡说着旁白……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演员就位,演奏升华。

没有大胆的尝试,就无法破冰。真正上演的时候,演奏员们“豁出去了”,主胡阎妍在一次演出中为悟空真诚地流泪:“他真的像个不听话的小孩,要经历磨难才会成长。”

最后,剧成了,《乐见西游》真的讲了一个故事:花果山中天生地养的一只灵猴,破除顽性,斩妖除魔,踏上了通向真谛的丝路。

乐(yue)见(xian)西游,乐(le)见西游,在音乐中,有人相逢“大圣故里 西游胜境”的神奇浪漫;在音乐中,有人观见“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精神;在音乐中,有人感悟到新时代的“西游精神”……

剧场里的观众看懂了这个故事,有观众还开玩笑说:“不会演戏的演奏员不是好乐手。”

“我们不想改变民族音乐,我们只想寻找民乐的另一种表达。”丁亮说。“我们把好与不好,交给游客去评价。《乐见西游》里,悟空一直在成长;《乐见西游》这部剧,也会吸纳更多不同的见解,不断成长下去。”

我们在《乐见西游》里,看见传统艺术焕发的春意。

春风十里,让文旅精彩一座城

随着“微旅游”成为新趋势,如何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唯景区化”已经不是主流,唯有让旅游商品更“走心”,生活休闲体验更“入情”。

《乐见西游》是连云港全域旅游棋盘的一粒棋子,它的意义值得期待。我们在《乐见西游》里看到观众与演员互动时的笑脸,看到社交平台游客发出的观剧感悟,他们通过一部剧,记住了美丽的连云港,神奇的花果山。

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晏辉表示:“文化和旅游都是幸福产业,文旅产业强劲的消费属性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连云港文旅将继续加大对旅游演艺的投入,配套相应政策,提升旅游演艺产品的内涵和层次,做好港城‘夜游经济’,助力连云港高质量发展。”

“微旅游”还在发酵,连云港演艺仍在努力。音乐儿童剧《寻找花果山》锁定低龄游客,小剧场微舞剧《舞乐镜花》打造梦幻空间,花果山沉浸演出与游客玩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文旅产品正在春风中发芽。

“游山玩水观演艺”,连云港的“微旅游”将让游客的行程满满当当、精彩纷呈。文旅,正精彩这座城。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