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们协调解决了烦心事,实在太感谢了!连云区人社局真的是我们农民工心中的‘定海神针’。”5月17日,杜云新接到电话回访时仍然难以平复心中的激动。
杜云新曾是连云区某项目工程的钢筋工班组长。从2019年初开始与21名同伴在某项目工地打拼,共被拖欠工资90多万元。了解事情后,连云区人社局迅速联动信访、住建、城管等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多面出击展开调查。5月12日下午,双方在连云区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监督下,面对面理清了工资账目,涉事公司负责人刘仁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杜云新一次性支付了916769.8元欠款。至此,拖欠2年的欠薪问题全部妥善解决。
这是连云区人社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生动实践。5月正值《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一周年,连云区人社局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牢牢把握“五字诀”,在全区营造“不愿欠薪”“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社会氛围,织牢农民工工资“保障网”。
“强”保障。连云区坚决采取“铁腕”治欠举措,成立由连云区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构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直通车”。针对农民工侵权案件涉及的领域、类型,采取一名牵头领导、一个主体部门、一个工作队伍、一套工作预案、一级对口组织的“五个一”工作办法,确保农民工维权诉求及时得到妥善处置。
“广”宣传。结合“春风行动”、执法巡查等活动,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当面”宣传、发布网络链接“扫码”宣传、利用电子屏幕“滚动”宣传、走进党校课堂“讲授”宣传、制作动画短片“趣味”宣传等形式,有效提升了《条例》社会知晓率,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营造了全民治理的良好氛围。
“早”干预。连云区人社局除对传统劳动密集型领域如工程建设、加工制造等行业开展不定期走访外,针对全区新经济新业态的社会保障、工资支付等现状和风险问题也多次开展专项调研,立足于早预防、早介入、早处理,把欠薪苗头“掐灭”在萌芽状态。《条例》实施以来,共为182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201.83万元。全区被欠薪农民工比重从2019年的10%下降到2020年的5%,查处的欠薪案件、拖欠金额及涉及人数3个指标近年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
“畅”通道。连云区人社局在全区各在建项目工地设置劳动者维权党员服务公示牌,载明工程项目信息、劳动者维权须知、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电话等信息,确保劳动维权途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积极搭建网络举报平台,引导农民工通过网络途径反映权益保障诉求,支持以手机拍照材料进行“云投诉”,确保每一名劳动者诉求均能依法及时处理。今年以来,连云区劳动监察部门接听企业和劳动者电话咨询1500个、政策解释1200人次,受理率100%。
“巧”化解。连云区坚持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理念,运用举案说法、情感疏通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促使双方当事人取得沟通谅解、主动履行义务,极大降低了劳动者维权成本和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值得一提的是,连云区人社局今年与司法局、信访局等部门联动开展“调、裁、诉”一体化办事服务,通过基层点、流转线、辐射面的建设,形成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工作合力。目前,共快速调解劳资纠纷案件20起,涉案金额59.56万元,结案金额57.41万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发挥好人社局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家里人’。”连云区人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连云区人社局还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真正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切实让农民工感受到连云人社“家”的温暖。(顾敦慧 李倩茹)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