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窑炉内温度才154摄氏度,达到1600摄氏度便可投料生产。”昨日,台玻东海玻璃有限公司窑炉股股长于黎明对笔者说,“我们正在全天候对窑炉内的温度、膨胀程度等进行密切观察,确保达到预定的参数。”
窑炉前,6台泵油机器不停地向炉内输送燃料,工人通过仪器测试各种数值。
台玻集团创立于1964年,现为中国第一大综合玻璃公司、世界第二大玻璃纤维布公司、世界前五大浮法玻璃公司。2004年10月,台玻落户东海县,成立总投资7000万美元的台玻东海玻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2.8毫米至12毫米优质浮法玻璃,年产量12万吨,用于建筑、家用电器等领域,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发展势头良好。
为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2012年,台玻集团又投资1.6亿美元,引入循环经济理念,购置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及材料,在东海高新区内新建日产800吨和550吨的2条玻璃生产线,日产能由当初的350吨提升至1350吨,并成长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台资企业。
“窑炉一般使用期限为9年,今年6月,我们对第二条生产线进行停产冷修,历时5个月零20天,于12月8日顺利点火复产。”在温暖的窑炉边,于黎明介绍了此次冷修的工期。
作为今年东海县重大技改项目之一,不变的是窑炉,变的是技术。在此次冷修过程中,该公司注入大量的高科技元素。通过运用不同材质,实现“内部着重耐热,外层着重保温”的效果,打破了以前使用统一保温材料。此外,窑内还涂刷辐射涂料,最大化地提高热能利用率,较以前节能5%。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陶瓷一体化技术,实现脱硫、脱硝、除尘一步完成。”该公司总经理陈月进介绍,“这样一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洁净排放,主动履行国家‘双减’政策。”据悉,该公司此次窑炉冷修总投资3亿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就高达6000余万元。
行走在长约500米的冷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调试设备。“按照现在升温趋势,预计元旦前,窑炉内温度便可达到生产标准。”陈月进说,“投产后,光这一条生产线便可实现年产值4.6亿元。”
另一条生产线上,机器转个不停,一块块平板玻璃从窑炉内输出,一台台机器人伸出“长臂”,将冷却后玻璃“搬”起。公司外,前来拖运玻璃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今年以来,我们产值达到了4.7亿元,实现利润1.25亿元,上缴税金7600万元。”在生产线上,陈月进说,“等两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明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税收过亿元。”(□ 王文 张开虎 相杰)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