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王雅萱 张之帅 王蕾)走进板浦镇东辛村新型农村社区,一排排大红灯笼鲜艳夺目,青瓦白墙的独栋洋房错落有致。“这两天我们村里刚搞了民俗表演和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村里文化活动多我们也高兴。现在谁家有点困难,网格员、党员和小组长都及时帮助解决,日子过得很舒心。”村民张祝买说。
近年来,海州区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镇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组织动员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融合、队伍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构建协同治理、协同力量、协同服务、协同发展体系,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走出了一条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之路。
昨日,在沙杭新苑新型农村社区学习园地,几名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我们村通了天然气,有自己的电影院和小镇书房。平常有困难向社区支部反映,基本能得到解决。”老党员樊玉生说。
海州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把基层党建同社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符合合村或“村改居”条件的,同步设立村(社区)“两委”;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采取成立联合党组织等合理优化党组织设置。沙杭新苑新型农村社区共新建农房315套,社区支部成立以来,累计走访摸排居民200余户,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50个,协调解决问题38个。
在板浦镇东辛新型农村社区,翟兴利、张敏瑶、王梓同3名优秀回村任职大学生和回乡创业工作人员陈思羽、徐定万,利用3间闲置厂房,投资创办疃辛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周边50余人就业,增加村民年收入2万元。
为加强新型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海州区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致富和社会治理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遴选融合过来的村社干部参与社区管理,注重培养回本村任职大学生到社区挑大梁、担重任。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人才信息库,深入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育一批优秀乡土人才。
在位于浦南镇江浦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内,一栋栋温室大棚渐次排开,嫩绿的菜叶生长在白色的管道里,辣椒、西红柿仿佛长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成为一道靓丽风景。江浦村采取“党建+产业+旅游”的模式,不断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出“江浦葡萄”“集瑞园蔬菜”“三番西红柿”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年接待观光采摘游客超过15万人次。
海州区持续实施村社联建、社企联建等模式,积极引导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推广“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实现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进、互利共赢。依托“海州农产品直通车”,加大农产品线上销售,畅通农产品直送城区渠道,助推农业升级、社区发展、居民增收。
此外,海州区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广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事项帮办代办机制,形成以党员为主体、以党员联系群众为纽带、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做到“群众平时爱来、有事就来,大事想得到、小事办得好”。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