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天羽 张云)近日,笔者沿着267省道东海县平明段一路向南,看到两侧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充满生机活力,数十台插秧机在田间忙碌着。
“田地变大、变平了,没有插花田影响,整片大田实现机插秧,省时省工。之前,这片土地多为小而杂乱的‘巴掌田’,每户有耕地11至12块,少的也有6至7块,耕种效率低,成本高,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部分耕地抛荒现象。”东海县平明镇南场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守家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推行“小田变大田”,实现土地整村流转。
土地二轮承包时,为了做到公平分配,各家各户土地通常按照远近、肥瘦等划分成多块地,形成“一户多田”的局面。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小块田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等问题日渐凸显。
“我于2011年任村支部书记,当时村集体负债97万元,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感觉很困难。”张守家说。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南场头村在张守家的带领下,采取先换地后整地的方式,于2019年率先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利用稻麦成熟换茬之际,组织实施田块互换整合,设立流转区和自种区。愿意继续种田的农户在靠家、靠路、靠河等生产生活更为方便的位置优先调换地块种植,相对集中形成自种区;不愿继续种田的农民将承包地委托村集体进行统一发包,供市农发集团发展规模经营。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提升土地质量效益,逐步做通自种农户思想工作。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村4809亩土地全部租给市农发集团打造稻麦产业基地,村集体每年收取土地管理服务费24万元。此外,多余田埂和废旧沟塘得到复垦,溢出土地120亩,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14.4万元。为形成稻米全产业链发展,该村还新建烘干房、晒场等配套设施,每年收取租金80万元,村集体每年净增收118.4万元。
“‘小田变大田’,推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留守农民和缺乏农业种植技术农民的种田增收问题,尤其对资源匮乏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平明镇党委书记张卫国说。
“南场头村通过推行“小田变大田”,实现整村规模流转,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和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帮助农户卸下了耕作的重担、腾出双手,给了农户更多增收的选择,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农民受益、集体增收、多方共赢。”张守家说。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