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玉 张南宁 )“同学们,在战火纷飞、抗战焦灼的1941年3月,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发起了青口战役,此役涌现出了著名的‘青口十八勇士’。为了纪念在青口战役中和以往其他战役战斗中牺牲的我八路军将士,115师教导二旅决定修建抗日烈士纪念塔,将牺牲将士的英名镌刻其上……”“9·3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在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上进行。
跟随志愿讲解员,同学们手捧鲜花,拾级而上,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抗日山烈士陵园、凭吊抗战英烈。
“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兴建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抗日烈士陵园。陵园内不但安葬着八路军抗日烈士,也安葬着新四军抗日烈士,不但有中国抗日军人的纪念碑,也有外国抗日英雄的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里,不但有共产党抗日烈士的专题介绍,也有国民党抗日烈士的事迹陈列。她坐落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抗日山上,海拔173米,陵园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堂、纪念馆、碑廊、国防园和东西两大墓群组成,总面积24万平方米。”抗日山烈士陵园志愿讲解员于雪讲解介绍。
据了解,抗日山烈士陵园,自1941年7月,由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在原马鞍山上破土兴建,至1944年7月7日初步建成,共建有1845座烈士坟墓,安葬着2000余位烈士的忠骨,9座大型纪念碑上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山自然更名为抗日山,陵园亦自然而称为抗日山烈士陵园。
“难以想象,他们当年是怎么冒着枪林弹雨英勇驱赶敌寇,保护我们家园的,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受感动,还有这么多墓碑、石头,大部分都是当年军民同心协力搬运上来的,真是奇迹。革命烈士就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铭记住他们的精神,自强不息,建设国家!”在抗日山东墓群的抗战烈士墓前,少先队员代表谷乐欣、谷乐怡有感而发。
抗日山烈士陵园共分为八个坡段,每个坡段均建有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物,通过363级石砌台阶可直达山顶第八坡段。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一坡段为花岗岩块石铺设的大型集会广场,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近万人开展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陵园的第二坡段,西为革命烈士纪念馆,东为碑廊。
“近年来,展馆从提升馆藏条件、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了馆藏陈列物的动感,收到了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的效果。”“2020年以来,陵园共接待参观游客82.618万人次,企事业机关团体1929个,仅清明节期间参观就达20万人次,暑期主要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小学生‘寻爱国印记’活动,学生参观超3万人次。为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我们启动了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工作,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很多从未展出的革命文物今年将对外展出,以满足群众的参观需求。本次布展面积1270平米,投资1000多万元,初定今年烈士纪念日前夕开馆。”抗日山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贺龙广介绍道。
小沙东海战烈士冢两边分别是陈毅与陈士榘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这里也是党员党性教育的平台,每年新晋的党员、团员都在这里举行入党、入团宣誓,每年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在任职前也在这里接受警示谈话。陵园的第四坡段矗立的是两位国际友人纪念碑。其中战地记者汉斯·希伯,1939年到新四军军部,与叶挺、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会见,撰写了大量文章,向全世界报道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11月30日在沂南县大青山壮烈牺牲。1943年八路军滨海军区在抗日山上为其立碑,以志纪念。
陵园的第五坡段为符竹庭烈士墓,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的符竹庭,1927年参加革命,1937年9月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9月进抵山东,1940年10月率部东进滨海区,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青口战役、海陵反“蚕食”、郯城、赣榆等战役,对巩固和发展滨海抗日根据地作出巨大的贡献。1943年3月,任中共山东滨海区党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委。1943年11月26日,在粉碎日寇“扫荡”中不幸壮烈牺牲,遗体葬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五坡段。墓的东面是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肖华所题《挽词》:“十六年的革命生活,未曾有一日放下杀敌武器,历尽险山恶水,万里长征,艰苦奋战,坚持敌后,其忠于人民革命事业,弥久愈坚;果敢顽强,英勇壮烈;确是我黄帝子孙,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为纪念符竹庭烈士,1945年-1950年,赣榆县曾更名竹庭县。
1942年春,在抗日烈士纪念塔即将落成之际,教导2旅政治部又从文件箱中获得烈士花名册一本,为使烈士英名不被淹没,能与青史并传千古,于是又动工兴建了第七坡段抗日烈士纪念堂和纪念碑,于1943年7月7日落成。纪念堂为延安窑洞式建筑,共5间,总面积130平方米。纪念堂东西走廊的两端各有一长碑,为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时新发现之烈士英名录。堂前广场正中立有一刺刀形状的纪念塔,用整块花岗岩建造。塔南面的铭文为“烈士英名垂千古”,西面是烈士英名录,东面为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北面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所作《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诗。
顶峰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41年7月7日动工兴建,1942年7月7日落成。时任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山东战工会主席黎玉以及肖华、陈士榘、谷牧、符竹庭等党政军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纪念塔塔顶为地球造型,地球造型上矗立着铸铁八路军战士戎装像,一手执旗,一手持枪,面向南方。纪念塔南面为塔铭:“抗日烈士纪念塔”,北面为《抗日烈士纪念塔序文》,东、西两面为烈士英名录,均由原八路军山东纵队2旅1团团长、著名军旅书法家武中奇书丹。
抗日山烈士陵园自建成八十一年来,党和人民政府怀着对革命先烈深切悼念之情,数次对陵园进行整修和扩建,不断增强革命传统教育内涵,提高陵园知名度和教育辐射量。1989年以来,陵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重点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还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的“苏鲁皖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接待7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凭吊先烈。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