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波)近年来,连云港市马站小学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结合学校实际,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科技教育与学科育人相整合,打造“行知科学”特色品牌,给课后服务蓄力,为学校“双减”赋能。
课程改革,建构“行知科学”教学模型
行知科学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即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马站小学把科学探究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到课程改革中,多措并举,整体推进,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推行“真学、深学、乐学”理念,运用“学习单”,启用“小先生制”,研究提炼“行知课堂”教学范式;追求“全员小先生、全体小主人”的目标,“小先生”行走于“行知课堂”;建构了“行前问、行中学、行后思”的“行知科学”核心操作范式,打造科学教育高效课堂。
童创课程,丰富“行知科学”学习载体
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马站小学以“行知科学”为主题,整合课程资源,建构并完善童创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地域文化与校本课程有效整合,编撰了《拥抱绣针河》《田园》《指尖上的科学》《数字与科技》等特色教材。童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培养“自然、自信、自觉、自由”特质的“行知学子”提质增效。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优秀少儿科学院、连云港市市内涵发展特色校等。少儿科学院综合性学习特色项目”被评为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优秀项目,年度考核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等级。
场馆资源,拓展“行知科学”物型场域
在“行知科学”理念的架构下,马站小学以打造生态科技校园为目标,建设了“六园一廊一广场”和“三院九所一空间”,充分发挥场馆作用,将场馆变成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迷宫、生活体验的社区、研究探索的工厂、灵魂洗礼的殿堂,让学生在场馆中触摸真实的世界,经历知识探究和形成过程。场馆的植物、动物、布局、展品、模型、图文、讲解构成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空间,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多元性、丰富性,让科学学习更自由、更丰富、更有参与度、更有体验性。上学年,该校被市教育局评为“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
非常“3+2”,延伸“行知科学”特色活动
为提高课后服务的质效,丰富学生课后生活,该校采取“自主+”的“两段式”课后延时服务,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为非常“3+2”模式,即3天“学生自主作业+老师辅导+课外阅读”,2天开展特色兴趣社团共享课程。“两段式”即延时服务分成两个时间段“自主学习(阅读)”和“特色课程”“阳光运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科学人生· 百年”院士风采展、“科技+读书”21天阅读养成记打卡、“科技+读书”书签制作比赛、科创筑童梦演讲比赛、“主播推好书”评比、“我从名著来”绘画评比、“科技+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对科普的兴趣,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用科学氛围。“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增加机器人社团和创意编程社团,提高了社团档次,争取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该校副校长张波表示。
博纳创新,夯实“行知科学”办学内涵
马站小学立足“行知科学”项目教学研究,其中省级课题结题6项,三项相关市级课题立项并顺利通过结题论证,多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市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多篇教师论文获省级奖或在主流期刊发表。在第十八届省美境行动中,活动项目荣获省一等奖,该校被评为省优秀组织奖。在2022年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近二十个项目获省级奖,同时在第3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线上交流活动中获好评,学校被评为连云港市十佳科技创新学校。王语晨等同学被评为市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赣榆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摇篮奖”。
蕴蓄着浓郁文化的底蕴,充盈着开拓创新的气魄,充满时代魅力的马站小学正在科技教育大道上昂首阔步,开创未来!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