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俞悦 李小亮)近年来,市开发区不断强化不产废、少产废的鲜明导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不断增厚“绿色家底”,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鲜明、绿色引擎更强劲。
系统谋划 制定“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2023年7月,市开发区印发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动市开发区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持续提高治理能力。围绕全域无废目标,市开发区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设置了包括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等四大方面53项任务清单,并配套下发管理规程和指标体系。
市开发区立足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特点,明确了全区“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到2025年,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成效明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逐年下降,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基本覆盖,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生活垃圾保持全量焚烧,危险废物填埋量持续下降,“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到2030年,构建固体废物信息“一张网”,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到2035年,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广泛形成“无废”文化氛围,基本实现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位推动 “无废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当前,市开发区将“无废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开发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搭建高效联动监管平台,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治理机制,统筹推进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察、考核等各项重点工作。
对照省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要求,市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固体废物产生、收运、利用、处置关键环节,共排定了“无废城市”建设(2023-2025年)目标清单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对各项任务进行“表格化、项目化、责任化”分解,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
截至今年4月,市开发区在全市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三;需承建的16个工程项目中已完成6个、在建4个、前期工作6个,开工率62.5%、完成率37.5%;提前完成了医药行业生态环境健康“无废工厂”创建,同时,持续开展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目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铆定目标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餐厨垃圾处理模式升级。金驰生物二期扩建工程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采用先进的“湿热水解+生物降解+厌氧发酵+残渣资源化”处理工艺,产生的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等生产原料;有机固形物可生产高价值的昆虫蛋白或生产有机肥料;发酵系统产生的沼气可供给锅炉和发电机组分别产生蒸汽和电能,沼渣经脱水后资源化利用或焚烧发电,实现了餐厨垃圾的高价值转换。
“无废工厂”建设加快推进。市开发区通过持续推进重点医药企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无废工厂”多元化路径。恒瑞医药投资1500万元设置溶剂回收车间,年回收可再利用一般溶剂15000吨、无水溶剂1500吨左右;豪森药业采用超重力精馏机浓缩分离有机溶剂,回收乙腈原料577.5吨/年,减少废液处置721.9吨/年,有效减少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德源药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矿物油使用量15吨/年,相应减少废气排放7.8吨/年、废矿物油产生量22吨/年……
“无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下一步,市开发区将继续挖掘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潜力,切实做好“无废城市”建设相关指标、任务和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推动全区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