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市开发区助力港城制造阔步海外

(通讯员 王月 高屹)1984年,连云港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12月,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0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连云港最具全球开放视野和活力的主阵地,是产业和发展交织碰撞的最前沿。


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开发区始终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对接全球资源。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就是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的首批代表,1987年创立以来,拉开了市开发区“引进来”的发展大幕。


“作为市开发区首批入园企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由当初年产量不足400吨,成长为目前年产量18000吨的国内药包行业的领军企业。像上海的罗氏、大连的辉瑞、无锡的阿斯蒂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恒瑞、豪森、正大天晴都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迪林自信地说。


坚持开放的核心是产业开放。中金玛泰前身为连云港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基于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需求,成功实现了与日本玛泰株式会社的深度合作,于2004年合资更名。几经增资扩股,市开发区协助企业调整用地规划、更新相关手续,确保增资项目无缝衔接、高效推进,让企业借力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稳固根基,更成功跨越国门,将高品质的药用包装材料输送到全球各地,一举跻身国内药用包装材料领域的领军行列。此后,三得利、重山风力、益海粮油……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为市开发区投下信任票,园区先后吸引了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央企来区投资兴业,成为港城当之无愧的开放高地。


如果说中金玛泰是以卓越的药用包装技术与国际化的市场拓展,生动诠释着“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那么,康缘药业则是以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坚守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中药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创新转型。它们分别专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却都在市开发区这个双向开放的主阵地上,争当“引进来”“走出去”的开路先锋。


连云港医药产业起步于80年代,与沿海开放同频。原先大多是仿制药、原料出海,技术含量有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药专利、一类新药成功出海。位于市开发区的康缘药业展示馆内,古老的中医智慧与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交汇碰撞,诞生出了一批批符合国际标准、备受国际市场认可的现代中药产品。研发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中药研发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生产端,引入现代化制造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些举措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中药产品的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市开发区不仅在人才支撑、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等各方面给予药企支持,还帮助康缘药业建设“跨国多临床中心”,参加国际共同商业研发活动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药国际注册,成功将“中国处方”带向全球。目前,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国际化推进已完成美国期临床试验,该药品有望成为我国首个被美国FDA获批的复方中药新药。“天舒颗粒也在开展欧盟植物药注册,在加拿大,桂枝茯苓胶囊和金振口服液正在开展天然健康产品注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生产总监徐殿红介绍。


产业发展到了火候,开放的脚步势不可挡。40年,许多的港城企业从市开发区走向全省、全国、全球,站在了国际化新赛道,这里已成为全国抗肿瘤新药、抗肝炎药物、高性能纤维材料、风电装备等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面对技术封锁和限制打压“压不垮”、面对国外产能转移“搬不走”、面对全国各地招商“拆不散”的优势产业集群。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