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康奇)在赣榆区班庄镇抗日山村,一场移风易俗的浪潮正汹涌澎湃,为这个红色山村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和勃勃的生机。曾经,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让许多村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近年来,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动力,持续深化移风易俗,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模式,“移”出了新风尚,“易”出了好生活,让文明之花在这里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先行示范引领,找准移风易俗“突破点”。推进移风易俗,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抗日山村严格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以表率行动带动全村群众打破旧俗、告别陋习。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成为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强大引擎。村里的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文明新风。他们主动简办婚丧嫁娶,拒绝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为村民们树立了榜样。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
志愿服务带动,牵牢移风易俗“引擎线”。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科普、文化体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村民等参与的20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组织人居环境整治、帮扶困难群众、关爱老年群体、安全隐患排查、健康知识普及等多形式活动。志愿者们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位村民的心田。他们走村串户,宣传移风易俗的政策和好处,耐心倾听村民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志愿者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明讲座、广场舞比赛等,让村民们在欢乐中感受文明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村民们的文明意识逐渐提高,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
自治组织规范,筑牢移风易俗“辐射面”。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的长效推进,抗日山村健全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道德评议会定期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评议,表彰先进,批评落后,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导向。红白理事会则对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规范和管理,倡导简约、文明的办事方式。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在移风易俗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管谁家有红白事的时候,我们都主动上门协商,在酒菜招待方面,统一一个标准去执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刘立飞说,白事不得高于400元/桌,红事不高于600元/桌。喜事礼金在400元以下,白事都是200元。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德秋介绍,今年以来,村红白理事会已开展红白事协商50多场,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现象。同时,结合“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和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在全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同时,抗日山村积极推行积分制等村级治理模式,为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加力增温。积分制根据村民在文明行为、移风易俗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或服务,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如今的抗日山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以往大操大办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约而温馨的仪式;铺张浪费的风气消失了,勤俭节约成为了新的时尚。移风易俗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让这个村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村民们纷纷感慨:“移风易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文明评比让我们的邻里感情更加融洽和谐。”
抗日山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先后被授予区文明村、市文明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相信在未来,抗日山村将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